灰产群可靠吗(有没有灰产交流群)
欢迎加入项目交流群,群内经常交流探讨各种副业、创业、偏门项目商机和合作机会,一定会有项目是你能做的。如你有项目,也可群内打广告寻找客户。详情请点击:资讯广场。 |
今天给各位分享灰产群可靠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没有灰产交流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金融行业里的灰产
- 2、网上有人收闲鱼号可靠吗
- 3、 20 像小迪和cracer这水平的.为啥不去做灰产或接单赚钱,而来做培训赚钱?
- 4、抖音推广电视剧私信要你填文档带话题加群可信吗
- 5、微信群控及其衍生灰产
- 6、暴利的黑灰产年入千万不是梦,一个草根背后的挖金故事
金融行业里的灰产
金融行业都是高大上的。
Tony在某券商担任投行执行董事。最近手头主要负责了三个ipo项目,一年平均200天在飞机上,忙得不可开交。日常就是周旋于各个上市公司老板,证监会之间。上午还在南京谈完一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案子,下午就得飞到上海进场某个企业做尽调。中午在企业方安排的酒店喜来登午休睡到一点,到期该退房了。仍然有点困,想了想午休不能断,打电话给前台自费续一天,豪华套房1600。两点起床,收拾东西走人。在机场候机时,有半个小时空档。Tony不喜欢在候机大厅的椅子上等,觉得嘈杂的像菜市场。径自到机场爱马仕转了一圈,看上一条新款的腰带。刚好这条有点旧了,顺手刷卡,买这些小玩意很久以来已经没有看价格的习惯了。买完换上,漫不经心边走边盘算:今年某个ipo落地,部门奖金1500万左右,我拿大头,下面的人怎么分?
Joecy是某知名公募固收部的负责人。他手里管理着上百亿的债券资产,为整个资金池的收益和风控负责。每天就是管理些资金现券日常询价、审查手下基金经理的一系列指令。包括场内场外报价、一级投标,线下存款。再看看上海银行间的隔夜shibor利率,了解资金、一级、利率债、信用债、IRS、外汇、贵金属等品种近期价格。匹配一些价格差具有优势的债券。最近她压力很大,今年资金池目前的预期收益可能达不到5%,这意味着奖金大打折扣。刚看上的香蜜湖别墅想入手一套,正好把爸妈接过来。定金都付了,要是行情不好,只能去贷点款了。
Tina研究生在香港大学精算师专业。毕业后入职友邦。现在还是准精算师,每天刻苦的学习,协助评估保险产品定价标准和假设,梳理计算逻辑,分析介入复杂算法,风险信用模型,以及......打杂,帮同事准点带星巴克。刚入职一年,tina还没话语权,每天负责自己这摊子事,公司的勾心斗角尽量避开。年底发奖金的时候也拿得最少,合计下来整年才收入60万。但她不会灰心,盘算着等精算师下来,坚持几年,把头顶那个经常骚扰他的上司熬走,收入应该能翻个几倍。Tina最近还在计划买房,香港的太贵了,她打算买在深圳,最近看上了福田的房子,90平600多万,首付压力很大,还要攒两年,这两年房价一直在涨。或者先买一套小一点的复式的?tina时常想。
这大概是大家对金融最标配的印象了。在传统认知中,金融岂是屌丝能沾染的,凡从业金融,都是高学历加资源打底。谈笑有精英,往来无本科。一走一过就是无数在摩根大通实习过的留学生。他们每天谈的话一句话夹了三个英文单词,最嫩的新人,第一块表也得是水鬼。
但是,以上全他妈不知人间疾苦!
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这一群被冠以金融行业标配印象的人,仅仅占有不到3%!证券营业部拉人头开户的也算金融行业,地铁口摆摊代办信用卡,免费送pos机的,也算金融行业。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毕业毅然决然杀入一线城市,选择金融,他们每天尽量让自己做到西装革履,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问到:哥,要办信用卡吗?
何不食肉糜,人间疾苦是常态。
但金融两个字仿佛有魔力,无数人学历高或低,飞蛾扑火的般涌入,为什么?
因为金融行业赚钱。相比于实体行业,这是一个秩序的漏洞。资本的涌入会带来高溢价,大财团之间的资本业务但凡启动,就能产生巨量资产的走动,总能养活很多人。二级市场的交易公认的已经估值过高,与现实脱节。现实生活中与生产力挂钩的金钱,到了二级市场只是数字。数字之间的游戏,就能产生很多油水。卖一块猪肉,过一道手,能留下一手猪油。那帮人雕刻一个几十吨重的黄金雕塑呢?手头留那么一两千克,没人在乎,甚至合理的佣金,比这多得多。
投行就是个办证的,任何交易无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就是个收点辛苦中介费的。本质上和菜市场卖菜的大妈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份工作。但加上金融两个字就不一样。架不住你手头的活是一个几十吨的黄金雕塑。
在这3%的人当中,做金融讲究的是高学历加资源,达不到的人不要自取其辱。
但做到这3%何其困难?况且这3%在金融行业里,并不是最赚钱的,充其量是个很高级的业务员。现今这种情况,金融机构都是巨鳄,动辄上百亿注册资本,背后往往是国资撑腰。在科班的金融行业里,基于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完全不对等,作为小职员的你只能是个被收割的群体。
在创业型公司可能公司艰难,但共同成长,与你风雨同舟,你赚到了多少,公司不会亏待你。但在大型金融机构机器里,除非爬到公司高层,享受公司的制度红利脱离被剥削,否则就是一颗韭菜。银行平均年收入40-50万,但前线人员辛辛苦苦5-6万,一线城市网点可能平均也就10万。券商牛市的时候动辄几十个月的年终奖,但多少营业部人员拿着3千的底薪撑了一年又一年。
草莽哥本职做的也是金融,不属于3%的人群,所以看到的视角不一样。
我来说说和3%的天子骄子不一样的东西。
行内还有一句话,叫:做金融就得路子野。
草莽阶级的金融群体,基于金融这个溢价性行业,依然有大把机会,很多学历不够,没背景的人弯道超车,财务自由。
基于以上,我将出一个系列,详细聊聊,这些人路子是怎样野的。
后续将按专题整理后发出。
网上有人收闲鱼号可靠吗
不靠谱
大部分回收闲鱼号的人都是黑灰产团队或者是骗子,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在闲鱼发展自己的灰色业务,即发布各种虚假信息,然后引导买家交易,甚至实施诈骗,支付宝资产会被闲鱼官方冻结。
 20 像小迪和cracer这水平的.为啥不去做灰产或接单赚钱,而来做培训赚钱?
灰产风险大,不如培训的收入可靠。而且灰产不是在明面上的,他私下做你不知道的,表面上他就是做培训的。
抖音推广电视剧私信要你填文档带话题加群可信吗
不可信,,主动找你的一般不会有好事,好事不会主动找上门,不要相信,他们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灰产从业者
微信群控及其衍生灰产
几天前,网上一篇名为《微信黑产全揭露:外挂盗号、群控养号,52 人违法团伙日流水高达千万元》的文章对这个行业进行了一次抨击,也把群控这个词带入到了人们的视线里,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个已经存在了两年之久的行业并没有多少了解。
那篇文章其实没写多少东西,都是在表层进行抨击的。正好我之前供职的公司就是做群控的,那我刚好讲讲这个行业的一些东西。 群控及其衍生产业,大多数都属于灰色行业,不违法,也不怎么见得了光,当然一些个人、团体或者公司用它来做违法的买卖,我们也没办法,或者说不过问,就像超市货架上摆着的西瓜刀,超市老板并不会去管买刀的人是用刀来切瓜还是切人。
(以上两张照片是当时在客户公司拍的,当时客户定了100控的,而且要求上门安装,因为是腊月二十八,快过年了公司很多人已经请假回家了,我正好还在公司,就跟着销售小姐姐去给客户上门了。)
S1:公司
(此部分可以跳过不看,直接从S2开始看)
一、群控行业
群控开始出现差不多是在一六年年中,之后的半年多将近一年一直属于一个高爆发增长的时期,之后整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倒不是市场需求变少了,而是腾讯的监控更加严格了。
在那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多公司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就抽身止步转了行,多少老板的夏利换成了法拉利,在燕郊廊坊置办了些许房产。
除了老板,第二大的受益者就是销售,公司给提成给的多,阶梯制,最高能给到17%,所以会有业绩较好的销售一个月工资加提成拿到十几万的情况。
初期是抢市场的阶段,各个公司群控做的都比较糙,bug多,功能单一,但是需求量是巨大的,那时候微信号来源便利,而且稳定,维护成本不高,广大网民也还没被如此套路过,比较好做。后期直到现在,群控成熟稳定功能多了,但是微信号的来源开始苛刻了,而且腾讯监管越来越严格,封号率很高,人们被套路了一次又一次后,不容易上当了,这个行业渐渐就走了下坡路。
二、群控软件
群控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群控阶段和云控阶段。
群控顾名思义,就是批量控制,市面上做群控的公司一般做的分别有控制15台、30台、50台、100台手机的,客户按需购买。为什么最大就支持到100台呢,因为这个东西是有上限的,不是开发水平的上限,而是一台电脑的主板对USB设备的支持的上限,一般来说,主板就只支持16台,超出就会提示已超出最大支持数量,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安装一个USB扩展卡,这样就能最大支持到一百二十几台。
云控也是群控,算是升级版,解决了设备支持上限。
群控当时不仅仅只有微信群控,还有QQ群控和陌陌群控,都有市场,但是绝大多数客户需要的还是微信群控。
做群控的公司一个手数的出来,而且市面上并没有盗版,因为使用软件的时候,需要用到加密狗,就像U盘一样的东西,插在电脑上启动软件才能登陆,没有加密狗,就算有软件和账号密码,也是没办法登陆使用的。
三、硬件
这里先着重说一下手机。
微信群控必然是需要手机登录微信的。
一般都是用安卓机,需要全面测试什么机型能够适配,因为安卓的权限好拿,太好拿了。iOS设备越狱了也可以用,但是成本太高,我在公司一年,只听销售说过一次有一个土豪客户搞了一百台越了狱的iPhone来用。
公司那个时候就是把市面上所有两千块以下的手机各买一个,从京东,然后测试完记录下能够适配的机型之后再退回去,二手东不负盛名。
那时候酷派全魔王,联想k2,联想乐檬是比较便宜又好用,公司也主要是用这几款手机。
当然那个时候也去华强北订过散装手机,还有针对有些客户的要求,订过没有屏幕的手机,因为群控本身就是可以直观的控制手机,进行所有操作,有没有屏幕无所谓,能够适配群控就可以,不过这样的客户是极极极少数。
有时候也有一些客户会自己看中某些手机,然后会寄到公司,我们来测试,可以的话就告诉客户可以用,客户自己去买手机不从公司买。
其次就是hub,也就是集线器,买的一般都是10个口的,必须要有独立电源而且电压足够,因为需要插着手机的同时也必须能够给手机稳定供电。所以hub这一块,也是从京东买来测试,完了之后不能用的退回去。
当时在北京,做群控的有几家,代理群控的有几十家,每个公司都需要大数量的手机和hub,所以经常需要去中关村挨家店扫货,中关村的老板也喜欢我们这种有多少要多少包圆的客户,京东也是,淘宝也是,挨个店问有没有存货,实在市场上没有了我们就直接联系厂家订货。
四、调试
手机回来不是直接可以用的,而且卖给客户的手机都是必须调试好没问题的。
第一步是开箱,很多人可能觉得拆箱多简单,简直是享受,但是你试试每天数百台。
接着抠后盖,装电池,盖后盖,开机,一步一步跳过第一次开机设置选项,打开开发者选项,root,装插件等等等…
后来技术部和产品部实在不行了,这项任务就转给销售部去做了,销售部好几十个人,效率就起来了,但是他们不白干,每弄好一个手机给几块钱。
五、销售模式
1.代理
有小公司或者个人都可以代理,我记得当时代理条件好像是至少拿10套还是15套软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多少控的都行。
我记得在公司的时候,一个代理比我们公司自己卖的还好,然后公司就派销售部各个组长去代理的公司取经,学习销售经验。
2.公司自己销售:
这个很好理解,公司自己有几十个销售。
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客户,一般来说就是顺丰把一套软硬件都发过去,客户按照视频教程来操作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客户一方面嫌麻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手下直接学操作。当然,上门是需要上门费的,无论北京市内还是省外,都是150的上门费,上门人员分70,公司拿80。除了这150之外,市内是需要客户出来回打车钱的,而省外是需要客户出机票或高铁票的钱,以及上门人员的食宿。
有时候销售总监和产品会伪装成客户去竞品公司,从对方销售的介绍中学习销售技巧以及看看和竞品相比自己的产品有没有不足或者有什么亮点,每个公司都会这么干。
S2:微信群控的功能
功能就是微信的功能,微信有的群控基本上都有。
出于一些原因以及考虑,下面的功能介绍为纯文字,没有配软件截图,海涵。
一、附近的人
附近的人分为站街和扫街,就是修改手机虚拟定位,然后使得微信出现在定为的地方。
现在你打开微信附近的人,大概有一半都不是真人。
附近的人功能不会主动加人,而是采用美女头像或者比较难以启齿的网名来吸引人来加。
1.站街:
可以分别对不同手机设置定位,比如一号手机在西三旗,二号手机在亮马桥,三号在奥体等等。当在这个位置范围内的人打开附近的人的时候,就能在列表里看到了。
2.扫街:
扫街和站街的主要功能类似,区别在于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设置一个路径,比如从圆明园到中关村,每隔多久移动多少距离设置好就可以了。
二、通讯录
通讯录,也就是从通讯录添加好友。
群控自带随机生成手机号的功能,可以设置号码段、地区、数量,比如生成5000个手机号,然后群控就会把这些号码自动导入通讯录,微信就会开始一个一个去加。
当然,这样随机生成的号码运气好每五千能有几十个是开了微信的,运气不好一个没有。
那个时候,开通了微信的电话号码黑市有卖,根据号码质量,五分钱到五毛钱一条,市场很广泛。
三、联系人
就是微信的通讯录,给里面的人发消息。
可以设置发多少个人,从第几个人发到第几个人,发什么字母分组内的人,发设置了什么标签的人,等等。
公司有些销售自己也用群控在推广,桌子上摆5控或者10控或者15控来用。这个根据标签发消息挺有用的,毕竟是自动发消息,而需要发出去的消息是不同的,比如付了费的、没付费的、高意向、低意向、续费的等等,给他们发消息是不同的。
四、漂流瓶
自动扔瓶子,捞瓶子,回消息,加好友。
五、摇一摇
附近的人可能有一半不是真人,摇一摇的话,大概就有九成左右不是真人了。
群控摇一摇也可以设置是否主动加人。
六、红包
其实就是抢红包,这个功能当时是很多客户都强烈需求然后我们做的,功能是群里发了红包就秒抢,逢年过节不拼手速,拼科技。
七、发消息
就是发消息聊天,起初是预设好了一堆话针对有人发了消息过来进行回复的,后来逐步完善逐步完善,这个功能独立出来单独卖了,需求量也很大。
说白了也算是人工智能吧。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真人在和你聊,其实你不知道,你是在和电脑聊。
卖片的,卖药的,卖茶的,卖股票的,卖情趣用品的,男科医院的,生殖保健的,等等等,大多数都是。
八、朋友圈
在群控里设置需要发的图片文字,以及发送时间,到时间就会自动发朋友圈。
比如设置3条,第一条是一段话一张图今天下午三点发,第二条是两个字九张图明天中午十一点半发,第三条三句话不带图后天凌晨两点四十五发,设置好就不用管了,到时间自己就发出去了。
同样,每个手机可以发相同的,也可以分别发不同的。
而且也可以设置根据标签发送不同的内容,毕竟朋友圈也得让不同客户看到不同内容。
九、分享
就是平时的分享到朋友圈操作,和发朋友圈的功能设置方式类似。
把链接和分享的时候要说的感想以及发送时间在群控设置好,时间到了就自动发出去了。
十、打招呼
就是加好友的时候发的那段话。
设置好一大堆,可以指定,可以随机。
十一、修改资料
批量修改微信资料,头像,昵称之类的。
S3:行业
用群控的一般正规公司买群控,什么行业都会有,美容院、股票证券等等,都是普通正规用途,为了推广呗。
其次就是微商,这个不用解释了,大家都懂。
第三就是黄赌毒,当然客户干什么我们不管,我们也不问。买刀杀瓜还是杀人,我们做刀的管不着。
现在你打开摇一摇,摇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看朋友圈”“砍盆佑圈”“kan朋又”等等等等这样类似的。
卖片的就更多了,不说了不说了。
客户这一部分随便就说这两句就行了。
S4:微信相关
行业的逐渐走衰,和腾讯监管的日渐严格有关。
腾讯对于微信的监管,规则变更是不会向外界公布的,做群控的公司需要去自己测试摸索,然后总结,目的是为了规避。
一般新注册的微信号是需要养号的,养号之后才能开始使用,否则很容易被封号。
起初腾讯还没发现这个灰色产业,封号什么的都几乎不存在,后来腾讯的监控机制变了很多,同一时间批量注册微信会秒封,同一IP下批量注册微信秒封,同一地域范围批量注册秒封,同时间批量微信上传同样头像以及名字秒封,等等等等。
后来发现硬改手机定位也不行了,注册出来的也秒封,怎么办,就让销售部每个员工每天下班后带几个手机走,在地铁上,家里,乱七八糟的地方分别注册。
再后来,国内手机卡和黑卡都不好使了,就开始用国外的卡注册微信号,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的都用了一圈,之所以用这些国家的手机卡是为了控制成本。
而且由于腾讯的监管规则越来越严格,使得后期都得告诉客户,每天摇一摇、漂流瓶、加好友、站街扫街都得有一定的节制。
其实限制规则腾讯对每个用户都有,比如每天加好友次数太多的话,你继续加人对方是收不到你的请求的,也就是说你请求被腾讯拦下来了。再比如摇一摇,你每天摇到一定的次数,再摇出来的的就都是些假人了。
这种限制规则我们当时称之为封功能,但是如果是新号或者注册不久的号并且频繁操作,会被认定是群控,那就直接会封号。
对于虚拟定位,腾讯监管的更加严格,但是要合乎情理被封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例如中午12点你在中关村,12点10分你跑到苹果园了,这就不合理。
定位还有一点最容易封号的,就是频繁更换大地域,比如今天在北京,明天在西安,后天在上海,大后天在拉萨,这属于作死行为。我们给客户的建议就是一般一个手机固定在一个城市,一两天换一个位置。
还有频繁退出登录也会被封,有些客户为了图便宜,买15控或者30控的,但是微信号多,每个手机一批微信用完换另一批,来回换号,后来全封。
关于养号,一般新注册的微信都需要养一个月左右才能使用,养号就是像普通使用一样,更换一个头像、昵称,加几个好友,一般都是几个号互相养,每天互相发一发,然后偶尔发个朋友圈,持续一个月,这样就差不多了。
关于解封,腾讯现在逐渐对解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诡异了,难度越来越大,我工作的那一年,淘宝解封从最初每个号十几块钱,到后面接近七八十块。
微信相关黑灰产业其实远比想象中的多,只是大多数人不了解,或者不明白,套路和骗术层出不穷更新迭代,总会有新的方法让人上当。
先说这么多,想起别的再随时补充。
暴利的黑灰产年入千万不是梦,一个草根背后的挖金故事
受电影的潜移默化,一般人对黑客的印象,要么是戴墨镜披风衣、在赛博空间穿梭自如的网络大盗,要么是木讷寡言、一心沉迷破解与反破解的技术宅男。
而张,既不是大盗,也不是宅男。比起"黑客",他更愿意称自己为"商人"。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张从草根到身家千万,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其实,我们和一般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没啥两样,都是致力于用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张所说的用户需求,其实指的是黑产玩家的需求,而且是强需求。
有需求,也就意味着机会丛生。凭着早年的一些经验,张深谙一切黑产活动的基本运行模式——黑灰产业形形色色、日异月殊,始终离不开资源作为底层支撑。IP地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
黑产IP所牵涉的业务范围及规模远超常人想象,它凭借着巨大的需求效应盘踞在地下市场已久。其中,像张这样擅于发掘底层需求的掘金者不在少数。真正的掘金之地,都是在源头之上建立供给,在荒蛮之中建立秩序。
今天,防水墙寻根溯源,通过深度追踪调研及黑市监控数据分析,聚焦关键人物"张"及其带领的强大实力Team,真实还原一个黑产底层需求产业的面貌和秩序。
01、寻根
今年年初,乔开始着手经营一家游戏工作室,以兜售高级游戏账号和代练为主业。为了实现盈利,工作室需要注册大量的游戏账号。但乔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几乎所有游戏都规定,短时间内同一IP只能注册一个账号。
经圈里熟人介绍,乔辗转找到了张。令乔头疼不已的难题,在张看来再简单不过。通过张提供的"秒拨动态IP服务",工作室轻松绕过了游戏的IP判定策略,问题迎刃而解。
实际上,像乔一样被互联网厂商IP策略绊住的黑产从业者不在少数。当前,IP判定是互联网账号体系中最基础的安全策略之一,举几个例子:
·
某个水军组织被公关公司雇佣,需在各大社交平台大量发帖。然而大部分社交网站都规定1分钟内同一IP的发帖次数不能超过3次。
·
某盗版漫画工作室,想要批量爬取某动漫网站上的独家漫画,但由于版权授权仅限中国台湾,该网站限定台湾IP才可访问这些漫画。
·
某羊毛党团伙,计划进攻某电商的周年营销活动,但该活动为了防止恶意刷券,规定同一IP只能参加一次领券活动。
寻根究底,一切恶意活动在产业化之后,都离不开底层资源的支撑。获取大量或特定归属地的IP资源,是大部分黑产从业人员的首要需求。而老张所经营的行当——秒拨动态IP服务,就是为了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近年来,由强需求拉动的IP资源再分发,成了黑产链条的一个精细化环节,专门提供IP资源的秒拨IP黑产应运而生。而老张老早就瞄准IP资源这个刚需市场,并不断深挖、拓张、变形,一跃成为地下产业链中最上游的供货商之一。
秒拨动态IP技术,自然不是什么摧城拔寨的黑客武器,却为地下世界80%以上的黑灰产活动提供着基础支持,包括薅羊毛、爬虫、诈骗、群控、挂机、游戏代练、撞库晒密、刷量等等。利用秒拨IP,黑产分子能实现快速变换IP或指定IP归属地,绕过时间、地域、次数的限制,直接洞穿行业的IP安全策略,将锋利的獠牙伸向各个互联网业务。
02、觅迹
谭某原是一名无业游民,常年活跃在各大黑产群里,左右逢源,野路子多。三年前,张在一个资源交流群里结识了谭某,两人一拍即合,合伙搞起了IP资源倒卖这门生意。
"创业"之初,老张出大钱,担任公司老板;谭某则包揽起资源采购的重活儿,主要从全国各地运营商、云服务商处购入IP资源,也就是替公司"入货"。后来,陆陆续续组建成7人团队,各司其职,像个正儿八经的网络科技公司。
摸清门路之后,张带领团队系统化地搭建了秒拨动态IP集群,将多种网络IP资源捆绑集成,再根据秒级切换IP、隐藏IP、VPN、群控等不同功能,集成了好几种不同的产品,挂在网站上按天、按周、按月租售。生意越做越大,IP资源池也在不断扩张。公司网站甚至高调地挂上了"IP数量业内No.1"的大字招牌。
乘着下游黑产发展的东风,老张的平台在过去两三年里迅速崛起。如今,平台累计用户量已达到15万,日活用户近5万——也就意味着,每一天都有5万黑产从业者从老张这里获得不可或缺的IP资源,进而对互联网业务敲脂吸髓,作恶牟利。
防水墙发现,底层市场的牟利模式非常清晰——掌握了最基础的资源后,就能向上摄取上层黑产的利润。而上层黑产的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抬升基础资源的价值。这三年间,黑市中IP产品的利润翻了又翻。凭借着越揽越大的资源池和多款精细的IP集成产品,如今老张团伙年收入达到1800万+,利润率达到260%。以监控的其中一款IP切换产品为例,其年销售额就达到百万量级,且持续上升中。
03、暗昧
黑产圈里混久了,自然积攒下不少口碑和熟客。凭借着这些人脉关系,张的Team搞起了"私人订制"服务。
这里说的"私人订制",是指针对不同互联网业务模式、根据不同客户需求,量身定制IP相关服务,如社交帐号资料爬取、手游工作室养号、电商账号批量注册等等。
不过,这些暗昧之事在网站上难寻踪迹。防水墙追踪挖掘发现,所有交易一律私下联系,不走公开平台,这就使得所有定制服务都在私密圈子里悄然进行着。经"熟人"引荐进入这个私人定制服务的圈子后,我们发现,每单定制服务定价5万元起,价格无上限——隐藏在台面之下的这部分生意,才真正是老张公司的收入大头。而以老张为首的秒拨IP团伙,所涉及业务极其广泛,共针对800多款互联网业务为黑产提供定制服务,以社交类和游戏类业务为主。
资源的获取越便捷简单,网络黑产的攻击门槛就越低,互联网业务所面临的威胁就越大。前方的羊毛党、刷票党、挂机党等各门各派,与后方源源不断提供IP资源服务的后勤团伙,连成一条严丝合缝的暗黑产业链,共同侵蚀互联网厂商的利益。
04、分销
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二十余年,黑产底层需求市场的淘金者,始终稳稳占据一席之地,分食暴利,这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逐利者投身其中。
然而,新进场的玩家摩拳擦掌,环顾四周,却发现老玩家早已占山为王,实在没有太多余地可开疆辟土。要想分一杯羹,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选择"加盟",成为老玩家的下级代理。
"我们以开放的理念,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共享,让跟随我们的合作伙伴得到丰厚的回报。"被张说得如此冠冕堂皇的,其实是黑产中风生水起的"分销模式"——总代理给下级代理提供秒拨IP的集成技术和产品,由其代为销售,或继续往下发展代理。其中,一级代理的月销量低至数万,高达数十万。各级代理每个月按照销量的22%~33%上返费用,上返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据防水墙追踪,发展至今,以张为引领的"超级总代",目前下辖代理层级已达到3级,代理人数近200人。由此,这个掌握百万黑产资源的"商人",站在金字塔的塔尖,掌管着他的资源分发小帝国,各级代理如兵卒散落各地,招揽客户,聚敛无厌。通过发展分销模式,老张野心勃勃地侵占着IP供给市场更大的蛋糕。
05、思考
张的故事,只是黑产底层需求市场的一个缩影。其发家史大可谱写成一个秘而不宣的江湖故事。
我们都喜欢江湖故事,我们也同在这一方江湖中。在互联网黑产圈深挖十多年,防水墙见证了数个互联网风口的快速转换,见证了行业上演着一场又一场资源和流量的争夺之战,也见证了各门各派黑灰产业的萌芽、发展、鼎盛、衰败,以及产业链条承上启下的转换变化。
在长期研究黑产的作恶模式及利益链条后,我们发现黑产攻击活动都有一大共同点——从一种攻击形式出现,到进化出成熟的产业链路,再到攻击到达受害者,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那么,如果我们能从攻击酝酿阶段,到攻击发起阶段,再到变现收尾阶段,全面感知并牢牢掐住攻击经过的每一个关键路径,掌握攻击各链路所涉及的人员、人际、行为、设备、资源、流量、手法等信息,就能提前堵源、破链、狙击。基于这种对抗理念,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遭受了多少次攻击,而是谁在盯着我们、谁准备攻击我们、攻击会从哪些路径来……
以秒拨IP黑产为例,我们以攻击人员及其使用的关键资源为抓手,从攻击酝酿阶段开始溯源,并先于攻击方到达被攻击方的防御前沿,对攻击者使用的关键资源给予阻击拦截,而非等攻击到达时再对攻击本身做拦截。这样,便能使对抗形成"敌方未攻我先控"的局面。这是威胁情报感知的价值所在。
揭秘黑产、灰产项目,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 分享网赚项目解析 分享网络营销技术 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奇点网络
本文由奇点网络编辑发布
奇点网络 有思想的安全新媒体
关于灰产群可靠吗和有没有灰产交流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网络采集,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读者切勿以身试法,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技术支持QQ:204322818 删除。 |